教育訓練
2015-海浪救生
海洋概述
地球面積七成為水域,臺灣更是四面環海,先天具有從事水上活動的優勢,參與水上運動可健身、養性,但相對的在這開放水域中也常發生不幸的溺水事件;海上環境本就是瞬息萬變,在浪濤中執行救難任務更是要比在其他環境中困難的多,水上救生員需接受正式的海浪救生訓練,再經常練習以獲得更多的經驗,才有能力可依據不同的環境作出正確有效的救溺方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不變的名言,談到海浪救生第一個就是要了解海洋水文及能善用其特性,所以僅就會影響海浪救生的潮汐、海流、海浪敘述於後,盼對各位先進有所助益。
壹、海洋概況
一、潮汐
潮汐是一種相當有規律的海面昇降現象,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例如:沿海航行時,尤其是在河口或海峽,其潮流甚強,頂流航行時航速降低,使航行時間加長;順流航行時,如船速與潮流速度相等則船舵完全失效,容易發生海難。至於較淺的港口或河口,對於吃水較深的船隻,非俟滿潮不能進港。當船隻要離靠碼頭時,常利用船隻的慣性前進,而潮流和風向均是影響船隻行動的重要因素,稍有不慎則很容易發生碰撞。船隻在停靠碼頭時,必需考慮潮差的變化,尤其是在潮差較大的港口,要隨時注意船隻繫纜的鬆緊度,以免造成船隻翻覆。
- 潮汐
- 主要是由於月球、太陽...等天體對地球各處引力不同所引起之週期性海水面升降現象。
- 月球或太陽對於地球所生的引力作用大小因位置而異,在靠近月球方向的地球上的海水因為所受的引力比地球的地心引力還大,所以海水有離開地球而向月球方向的趨勢,又在最遠處的這一端由於反作用的關係,海水也會有離開地球與月球反方向離去的趨勢。
- 大潮
- 陰曆每月朔、望時刻,地球、月亮、太陽成一直線,海水面升降值較其他時間為大,稱為大潮。
- 小潮
- 陰曆每月上、下弦月時刻,太陽與地球、月亮之直線互相垂直,海水面升降值較其他時間為小,稱為小潮。
- 月球的引力為太陽的2.2倍,故依陰曆來區分潮水的變化,從陰曆初一開始約3.5天為大潮,潮差最大,然後每約隔3.5天依序為中潮、小潮及長潮。
- 潮差
- 高潮線水位至低潮線水位的垂直距離。
- 潮間帶
- 高潮線水位至低潮線水位的地面距離。
二、水流
- 潮流
- 海水隨升落潮的反覆水平運動稱作潮流,潮流的速度因時間的不同而經常作有規律的變化,潮流往某一方向流動以後逐漸增加流速,達到最大流速後又逐漸減慢,而終於停止,接着潮流便轉變向反方向流動。
- 潮流速度在大洋中非常微弱幾乎沒有,但是在淺海水位有升落差的地方,潮流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在狹窄的海峽水道、內海和陸棚的較淺地方特別顯著。
- 海流
- 海水的運動大致可分為恆常的及周期的兩種,海流便屬於恆常的一種,海流是指海水大致恆常的自某處向另一處不斷流動的現象而言,嚴格說來,海流也不是恆常的,其速度以一年為周期,有明顯的變化,方向也會變化,但是大致一定,所以和最明顯的週期運動,如潮汐或波浪等短週期的運動比起來這種變化還算是相當穩定。
- 風流
- 風吹過海面因其應力使得海面產生運動,由於渦旋作用使此運動逐漸傳播到海的下層,風向如果在一定的時間保持不變的話,海流即達到恆常的狀態,這種海流稱為吹送流。
- 沿岸流
- 潮汐所產生的海面水位的變化、波浪或是其他原因會造成岸邊水流方向的變化,較顯著者為沿岸流,可使人、物隨水流方向沿岸漂流,遇此情況宜採順流斜游向岸邊上岸。
- 離岸流
- 不論沿岸流流向南而下或是向北而上,最終總是匯集成一股往外海流出的離岸流;較強勁的離岸流可將人、物等帶到外海,無法克服者易生危險。
三、離岸流的辨識
- 因海底的沙被帶起,水面水域的顏色成土黃色。
- 離岸流範圍的浪比兩側的浪較早倒下。
- 可見到水面上的漂流雜物被帶往外海。
- 海面無波時,離岸流區域的水面呈水波狀。
- 海浪倒下點後方的水面呈長條泡沫狀。
四、從離岸流脫困
通常離岸流的寬度範圍不大,擅泳者可以45度角斜向游回岸上,一般可採與岸邊平行游出約30、40公尺後,再轉向游回岸上。
- 五、波浪
- 海上的風浪、長浪及海岸附近的岸波等合稱為波浪。風浪是風吹在海上直接引起的波浪,長浪不是當時直接發生的風浪,而是風浪離開發生區域後,推到另一平靜海面或風域時,或者是風驟停以後遺留的波浪。長浪的波峰比較渾圓波長較長。
- 風浪或長浪接近海岸邊時,一般波長會變短,同時波高增高,波前的斜度越來越陡,最後會倒下形成碎波沖到岸邊,抵達岸邊後,部分形成沿岸流,部份會直接回沖形成離岸流。
- 當浪來到近岸處時,受到海底地形的阻力,會先往上湧起,然後倒下形成碎浪沖到岸邊,最後部分的浪會回沖,所以沿岸的浪有四個變化,即起浪區、倒浪區、泡沫區和回沖區。
六、浪的三種基本型態
- 圓浪
- 亦即上述所說的長浪,或稱為湧,衝擊力道不強,浪會將物體往上推起,遇此浪,只要放輕鬆隨浪上下就能克服。
- 倒浪
- 往岸上方向的浪遇到阻力時,會先昇起而後就倒下形成泡沫狀碎浪沖擊到岸邊,推力較強,物體會隨著浪前進。
- 捲浪
- 俗稱瘋狗浪,為最危險的浪,因其不易察覺,來時浪前凹陷,浪面內捲,遇此浪會先被往下吸,再往上翻,造成瞬間翻覆。 波浪通常是由數個浪所組成的浪群,除非惡劣的天氣,否則幾個較大的浪之後,一定會有幾個較小的浪,因而救生人員或是海上運動人員都要了解這個特性,也要先觀察來浪的模式,然後在上、下岸或是需要有推力時就可選擇最適宜的時間點進行,將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的;如入水時就可以選擇小浪來襲之際,免得一下水就被大浪沖回;而回岸時也可以藉助適宜的浪幫助回到岸上。
貳、海浪游泳
海浪游泳可採捷泳、蛙泳、側泳及基本仰泳,端視救生人員的能力以及當時的海況,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是出發入水、游泳前進、藉浪回岸。
- 一、出發入水
- 出發後在沙灘跑步時,腳要提離地面,進入淺水區腳更要提離水面,亦可藉由雙腳外八動作提離水面,當水深超過大腿時,可改用海豚式跳躍前進,水深超過胸前時可換成自由式前進。
- 二、游泳前進
- 海上游泳宜採捷泳,每3至5個划手後,要抬頭觀察前進方向是否正確;如遇大浪來襲,在浪前前二至三公尺處,即以向前四十五度角潛入海底,雙手可插入海底砂中協助固定免被大浪沖回,待大浪過後,即浮出水面,然後,繼續前進,再遇大浪,也是用如此過浪,有時海水過深,無法觸抵海底,此時,祇要下潛一至二公尺即可,待大浪過後,再浮出水面向目標處前進。
- 三、藉浪回岸
- 回岸時,如能藉助海浪推送助泳回岸,將較輕鬆、快速省力;當後浪距離3至4公尺時,就要加快速度,如果速度與海浪速度接近時,就可藉助浪的推力回岸,也稱為身體衝浪;被浪所推時,應保持身體成一直線,雙手在前,頭部抬起眼睛張開,可免除碰撞障礙物發生危險。
參、救援浮標救援
海上發生溺水事件時,應以動力救生器材救援優先,若無動力救生器材可資運用,救生員採游泳救援時,嚴記一定要攜帶救生器材,救援浮標加上蛙鞋就是最便利的救生器材,救援浮標可助浮,蛙鞋可助泳。
一、救援浮標構造
- 材質
- 救援浮標的材質應是澳洲AS2259標準或相等的材質。須為密閉的塑膠發泡材質,以及具耐久性和可彎曲性。
- 浮力
- 救援浮標在淡水中至少要有100牛頓的浮力係數。
- 顏色
- 救援浮標主體的顏色應為不退色的紅色、黃色、或橘色(全部為噴塗,或是覆蓋的)。
- 彎曲性
- 救援浮標主體應具能夠彎折的本質。
- 承受力量
- 扁帶、連接繩、和配件應可承受最少1000磅的拉力。在縱向加重時也不會損壞。
- 縫合/縫線
- 應依據在澳洲AS 2259標準所示的BS 3870的301型樣式壓緊縫合。縫線應採類似被縫物的材質。
救援浮標主體規格
- 救援浮標的尺寸
- L─長度最短875mm,最長1000mm。
- B─寬度最大150mm。
- T─厚度最大100mm。
- 救援浮標主體(浮力的主件)
- 從扣環末端到第一O型環末端的最小距離是1100mm,最大距離是1400mm。
- 從扣環末端到第二O型環末端的最小距離是1300mm,最大距離是1650mm。
- 連接繩
- 連接繩長度從第一O型環到揹帶的最小距離是1900mm,最大距離是2100mm,其中必須包括二個O型環。連接繩應是合成繩索且經過紫外線處理。
- 連接的扁帶
- 連接O環/扣環與浮標主體的扁帶,是由25mm(±. 2.5mm)寬的尼龍編織而成的。
- 揹帶
- 扁帶型的揹帶由尼龍編織而成,寬50mm(±5.0mm),長度為最短1300mm最長1600mm。揹帶的圓周最少為1200mm。
- O型環
- O型環應是銅質、不鏽鋼(銲接)或尼龍所製。若是尼龍所製,O型還必須經過紫外線處理。O型環直徑為38mm(±.4.0mm),環上不得有可割傷或傷害到救者或逆者的尖銳邊或是突出物。
- 扣環
- 扣環應是銅質或是KS2470-70的不鏽鋼快扣,全長約70mm(±7.0m )。扣環上不得有可割傷或傷害到救者或溺者的尖銳邊或是突出物。
二、使用
舉凡浴場、泳池等供人游泳之處均應備有救援浮標,救生站、船艇內,甚而海灘巡邏人、車均應配備,以備不時之需。海灘上通常會將蛙鞋豎立於近水邊的顯明處,救援浮標置於旁邊,背帶套掛在蛙鞋上,俾便海上有人溺水,救生人員可就近取得,且可一手將背帶套於身上,另一手捉取蛙鞋。救生人員應在水深及膝處穿著蛙鞋,視海況救生員可背對、側面對著或是正面對著外海穿著蛙鞋,重點是隨時要注意海面上溺者的動向;救者將救援浮標拖於身後,穿蛙鞋採捷泳游向溺者。
三、接近溺者
- 意識清醒溺者
- 救者游至溺者前方先緊急停游,觀察溺者情況並要其鎮定配合,轉身將救援浮標拉至前方,一手捉救援浮標中央處並橫向推給溺者抱握,救者將救援浮標扣妥在溺者身上後,即行拖回岸上;拖帶溺者時應隨時檢查溺者是否穩固,救援浮標未脫落;遇浪來襲,應轉身保護溺者以免流失。
- 虛弱或無意識之溺者
- 救者觀察到溺者非常虛弱或是呈昏迷狀態時,應主動將救援浮標扣妥在溺者身上,對虛弱溺者無能力捉取救援浮標者,可先將救援浮標橫置自己胸前,再貼近溺者,雙手扣住溺者腋下,並令其雙手抓住浮標,扣妥後緩慢帶回。
- 對無意識之溺者,救者自溺者身後接近,捉住救援浮標之一端,穿過溺者同側腋下到胸前,另一手由另一側腋下到胸前接過救援浮標,然後在溺者背後雙手各捉住一端扣妥救援浮標,必要時得實施深水區人工呼吸,再將溺者帶到安全地點。
四、上岸
上岸時若無人接應,可採單人上岸法,於溺者背後,雙手自溺者同側腋下穿過,扣住溺者雙肩,拖行至適宜地點,或用消防員式將溺者扛至適宜地點,再依實際狀況進行必要的急救。
如岸上有助手,可命其協助將溺者拖至適宜地點,協助人員可將溺者仰面向上,二個人各在溺者一側,以內側手由上方穿過溺者腋下自背後扣著溺者肩膀處,再拖行上岸。
肆、救援板救援
海洋救生與其他的救生一樣,救者的安全應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救者安全才有辦法進行救援,若救者不測,那就沒有救者可以救援溺者了。救者的安全端賴本身的技能,對海洋環境的認識,以借力使力,最重要的還是要使用器材,而使用救援板救援是主要方式之一,較能保障救者與溺者的安全。
- 一、救援板構造
- 救援板核心是高密度發泡組織,外層是由玻璃纖維包覆,板長約3公尺,寬約60公分,厚約15公分;板的二側設置有成排的把手。或是數個把手以方便攜帶和操作,板尾有尾舵可穩定方向。
- 二、救援板的操作
- 救援板操作可分為跪姿划行及臥姿划行二種。一般來講,跪姿划行速度較快,救者的視野又好,易於接近溺者;臥姿划行穩定度較高,但視野較差,速度也較慢。
- 1.跪姿划法
- 救者跪於板上,重心位於救援板中央處,需視浪況調整前後,一般來講,維持板頭略高於水面即可;身體前傾,重心放低,抬頭眼睛前視,臀部置於最高點,雙手以蝶式划手同時划水前進。
- 2、臥姿划法
- 救者臥於板上,腹部位於救援板中心處,需視浪況調整前後;頭微抬起,眼視前方,雙手採捷泳交互划水前進,下半身置於板上,雙腳自膝蓋處翹起,並配合划手作空中踢腿動作;或是一腳翹起,一腳平置於板上。
- 3、轉彎
- 轉彎時,內側手反向划水呈倒划,外側手繼續划水前進;或一手掌心向前擋水,一手繼續划水;有時亦可以內側腳擋水協助轉向。
- 4、划手動作
- 手部動作分為四段,即抓水、拉水、推水及還原四動。
三、過浪
過浪動作成功與否,則端看您對海洋的認識,以及您練習的多寡,下越多的心力,練習的越多,保證一定會有好成績的。一般基本的過浪方式為下列幾種:
- 1.小浪
- 遇小浪時保持速度繼續前進。
- 2.重心移動
- 遇中小浪時,浪前加速,板頭上浪時,重心微向後,板底中央處一過浪頭時,即回復原來划行姿勢,並記得手要快速插入浪後划行,順便穩定平衡。
- 3.坐姿過浪
- 遇中浪時,可採坐姿過浪,浪前加速,板頭快遇浪時,人坐在板尾處讓板頭翹起過浪頭,當浪頭打到板底中央處時,單手迅速前伸捉住前方把手,將人拖往前回復原來划行姿勢繼續划行。
- 3.翻板鑽浪
- 遇大浪或捲浪時,在浪前雙手捉住前方把手,順勢自一側將板翻覆,人在板下須扣緊板頭及貼近救援板,待大浪過後,即行翻正及上板繼續划行。
四、藉浪划行
划向岸上時,若遇適宜之浪可藉之滑行,不但可省力速度更快,成功藉浪划行者往往就是先抵達岸上的人;見適宜之浪距約2-3公尺時,加速滑行以與浪速相同或更快,感覺板已被浪推進時,應適時調整重心,以避免板頭沒入水中翻覆,推力過大時,可採臥姿並將中心移後,雙手握把手滑行前進;可用單手入水阻擋轉向,或是以一腳壓水轉向。
五、救援
- 清醒溺者
- 划至溺者處,協助溺者上板,疲累溺者可自板尾往前爬行上板。
- 昏迷溺者
- 划至溺者處,以板側靠近,捉住溺者一手腕關節處並拉靠近板緣,救者由另一側滑下水,順勢將板翻覆,溺者的手可隨之置於板底上,再將溺者手肘內彎或腋下靠近板緣,救者由另一側將板翻正,順便可使溺者上半身轉置於板上,救者協助將溺者移置板上後划回岸上,由於需翻板二次,故稱為雙翻;單翻則是接近溺者時,救者先行翻板,自另一側捉住溺者手腕,再將溺者肘關節內彎或是腋下貼近板緣,然後將溺者轉置於板上,由於使溺者上板時只需翻板一次,故稱為單翻。
六、救援板上實施人工呼吸
救者接近溺者後,一手自溺者腋下穿過後扣住下顎,將溺者頭部露出水面並盡量置於板上,另一手作壓額台下巴動作,暢通溺者呼吸道;救者下半身置於救援板另一側水中以穩定平衡,然後開始施行人工呼吸
- 1.清醒溺者
- 划至溺者處,協助溺者上板,疲累溺者可自板尾往前爬行上板。
- 1.清醒溺者
- 划至溺者處,協助溺者上板,疲累溺者可自板尾往前爬行上板。
- 2、昏迷溺者
- 划至溺者處,以板側靠近,捉住溺者一手腕關節處並拉靠近板緣,救者由另一側滑下水,順勢將板翻覆,溺者的手可隨之置於板底上,再將溺者手肘內彎或腋下靠近板緣,救者由另一側將板翻正,順便可使溺者上半身轉置於板上,救者協助將溺者移置板上後划回岸上,由於需翻板二次,故稱為雙翻;單翻則是接近溺者時,救者先行翻板,自另一側捉住溺者手腕,再將溺者肘關節內彎或是腋下貼近板緣,然後將溺者轉置於板上,由於使溺者上板時只需翻板一次,故稱為單翻。